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1. 专业介绍
    2. 教研教改
    3. 教学发展
    4. 学科竞赛
    5. 教学资源
  • 研究生教育
    1. 通知公告
    2. 培养方案
    3. 文档下载
  • 继续教育
    1. 办学特色
    2. 招生简章
    3. 通知公告
    4. 联系方式
  • 教师发展

工程力学

作者:   已浏览:6793次 更新日期:2022-06-02


 


专业背景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及其同物理、化学、生命运动的耦合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学科。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工程设计思想。力学学科对航空航天技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土木、交通、能源技术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通晓力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具备力学设计思想与方法的专门人才提出了迫切需要,工程力学专业应运而生。工程力学专业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的显著特点。 时至今日,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分布于各行各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以先进制造、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科的发展,对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宁波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依托力学一流建设学科,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和新工科建设,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专业定位

工程力学专业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为目标,以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宽口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学制一般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力学、数学基础扎实,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试验手段,计算机应用与结构分析能力强,能在各种工程领域(机械、车辆、航空、航天、船舶、能源、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工程计算、实验测试、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后劲足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特色优势

工程力学专业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施行七大计划,包括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学科竞赛计划、研究生推免计划、国际研修计划、新工科建设计划、共建共享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本科生在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研究生推免等方面表现卓越,研究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斩获多项奖励,在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金奖等各级奖励,多名本科生成为清华大学、中科大、浙大、哈工大、河海大学等高校推免研究生。专业教师在先进装备力学与设计、近海结构防护工程、电子器件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服务与宁波、浙江经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具有显著特色。

历史沿革

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始建于1986年,2007年获批宁波大学首批工程力学博士点,2008年获批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0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批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8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工程力学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9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获批宁波市品牌专业、宁波大学一流专业A类,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在《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工程力学专业全国排名7/80,评定五星级专业。在艾瑞深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工程力学专业获评世界高水平专业,评定为六星级专业,并列全国第6名。曾获宁波大学首届人才培养突出业绩奖和宁波市服务地方一等奖。2018年荣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2016-2018),力学党支部2018年评选为宁波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核心课程及主要模块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力学、有限元及程序设计、计算方法与Matlab语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数学物理方法、工程结构分析基础、计算流体力学与CFD软件应用、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学等。

人才培养成效

3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知识产权8项,挑战杯国家一等奖1项、周培源力学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2项,就业率100%,平均读研率40%以上。


学科竞赛

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挑战杯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

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是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重要学科竞赛之一,宁波大学为发起单位与秘书单位,工程力学专业负责人杜建科教授是主要发起人并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目前已举办七届,宁大力学专业先后承办了第一届(2012)、第四届(2015)、第七届(2018)竞赛。该项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普及力学与航天航天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届吸引省内近40所高校数百名学生参加。


就业前景和去向: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从事与优化设计和力学分析有关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实验测试、工程计算等工作。如机械、车辆、船舶、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水利、化工、能源装备等,也可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将来从事科研或教育工作。

专业方向模块: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模块

主要开设:有限元程序及设计,计算流体力学与CFD软件应用,冲击动力学基础,海洋装备设计与制造,声学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智能机械与结构分析方向

主要开设: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学等课程。

师资力量:

工程力学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富力强,专任教师60余名,其中博士比例超90%3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位浙江省“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3位全国优秀力学教师。侯晓院士、周丰峻院士、孙博华院士以及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杨嘉实教授为包玉刚讲座教授。承担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



专业介绍
学院首页 - 网站老版 - 正文
工程力学
作者: 已浏览:次 更新日期:2022-06-02


 


专业背景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及其同物理、化学、生命运动的耦合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学科。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工程设计思想。力学学科对航空航天技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土木、交通、能源技术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通晓力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具备力学设计思想与方法的专门人才提出了迫切需要,工程力学专业应运而生。工程力学专业具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的显著特点。 时至今日,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分布于各行各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以先进制造、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科的发展,对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宁波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依托力学一流建设学科,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和新工科建设,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专业定位

工程力学专业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为目标,以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宽口径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创新人才。学制一般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力学、数学基础扎实,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试验手段,计算机应用与结构分析能力强,能在各种工程领域(机械、车辆、航空、航天、船舶、能源、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工程计算、实验测试、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后劲足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特色优势

工程力学专业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施行七大计划,包括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学科竞赛计划、研究生推免计划、国际研修计划、新工科建设计划、共建共享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本科生在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研究生推免等方面表现卓越,研究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斩获多项奖励,在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荣获金奖等各级奖励,多名本科生成为清华大学、中科大、浙大、哈工大、河海大学等高校推免研究生。专业教师在先进装备力学与设计、近海结构防护工程、电子器件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服务与宁波、浙江经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具有显著特色。

历史沿革

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始建于1986年,2007年获批宁波大学首批工程力学博士点,2008年获批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0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批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8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工程力学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9年获批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获批宁波市品牌专业、宁波大学一流专业A类,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在《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工程力学专业全国排名7/80,评定五星级专业。在艾瑞深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工程力学专业获评世界高水平专业,评定为六星级专业,并列全国第6名。曾获宁波大学首届人才培养突出业绩奖和宁波市服务地方一等奖。2018年荣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2016-2018),力学党支部2018年评选为宁波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获批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核心课程及主要模块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力学、有限元及程序设计、计算方法与Matlab语言、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数学物理方法、工程结构分析基础、计算流体力学与CFD软件应用、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学等。

人才培养成效

3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知识产权8项,挑战杯国家一等奖1项、周培源力学竞赛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2项,就业率100%,平均读研率40%以上。


学科竞赛

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挑战杯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

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是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重要学科竞赛之一,宁波大学为发起单位与秘书单位,工程力学专业负责人杜建科教授是主要发起人并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目前已举办七届,宁大力学专业先后承办了第一届(2012)、第四届(2015)、第七届(2018)竞赛。该项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普及力学与航天航天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届吸引省内近40所高校数百名学生参加。


就业前景和去向: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从事与优化设计和力学分析有关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实验测试、工程计算等工作。如机械、车辆、船舶、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水利、化工、能源装备等,也可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将来从事科研或教育工作。

专业方向模块: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模块

主要开设:有限元程序及设计,计算流体力学与CFD软件应用,冲击动力学基础,海洋装备设计与制造,声学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智能机械与结构分析方向

主要开设: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控制工程基础,机器人学等课程。

师资力量:

工程力学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富力强,专任教师60余名,其中博士比例超90%3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位浙江省“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3位全国优秀力学教师。侯晓院士、周丰峻院士、孙博华院士以及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杨嘉实教授为包玉刚讲座教授。承担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课题。



专业介绍
本科生教育
专业介绍
教研教改
教学发展
学科竞赛
教学资源
研究生教育
通知公告
培养方案
文档下载
继续教育
办学特色
招生简章
通知公告
联系方式